薪火相传“向未来” |
||||
|
||||
遇良师指引,方悟学海无涯,携手共进,智慧薪火相传。 青年员工作为水电公司不可或缺的新生力量,充实了项目施工生产一线技术力量,水电公司在“引、用、育、留”等方面投入极大的人力、物力,以导师带徒机制为依托,精心组织,统筹管理,切实加强青年员工的教育、培养和引导,让更多的青年员工主动参与公司的各项经营生产,促使他们快速成长。 “小萌新们”的加入,为公司的发展贡献磅礴力量,也为公司的持续进步注入新鲜血液。“师带徒”的模式,是公司和员工共同发展的双向奔赴,在导师的悉心指导下,他们在各自的岗位上发光发热,为实现职业生涯目标保驾护航。导师们也能从年轻一代身上获得新的灵感和活力,实现知识与经验的传承和创新。 源头抓好导师团队建设 注重顶层设计,靶向明确精准施策。 在源头发力夯实青年员工的培养工作,从上至下高度重视、维护企业宝贵的经验传承,营造“师带徒”的良好氛围。通过制定考核机制、明确师徒职责等措施,确定徒弟培养发展方向,制定有针对性的培养目标和计划,推动“导师带徒”制度落实落地。 “三个到位”管理是水电公司导师带徒的核心管理策略,领导重视到位、制度制定到位、日常管理到位。“三方评价”制度能够有效识别和培养潜力人才,通过徒弟自评、导师考评、单位评价,切实提升带教成果,促进青年人才快速弥补自身短板,培育出优良的职业道德、精湛的业务技艺、丰富的工作经验,为促进公司高质量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人才支撑,推进公司人才梯队建设走深走实,加快青年人才的成长步伐。 精准施策 储备人才 导师全方位引领,有的放矢实效突出。 人力资源是企业发展的不竭动力,人才培养是企业提升核心竞争力的关键所在。公司在项目施工一线推荐并选派工作经验丰富、责任心强、政治可靠的导师与青年员工结为师徒对子,实施“一人一策”的培养措施及培养目标,从思想上、作风上、实践上,让青年员工快速步入工作正轨。 制定培养计划,导师针对徒弟职业背景和专业技能,制定个性化的培养计划。日常指导与答疑相结合,导师定期与徒弟进行工作交流,解答他们在工作中遇到的问题。注重项目实践,带领徒弟参与实际项目,通过实践锻炼他们的能力。第四,注重心理疏导与职业规划,关注徒弟的心理状态,为他们提供职业规划建议。 “学无师承,终难求益。”刚入职时,分配在德州市陵城应急装备产业园项目,没有一点工作经验,王浩洋加入了设备物资部,认识了我师傅桂宵。他是个认真的人,每次教我知识时,不单单是口头教学,还会要求我拿笔记下来,正所谓“好记性不如烂笔头”。我也从中受益匪浅。 设备物资部的工作从最开始的验收入库学起,师傅从最基本的工作教起,项目所需设备物资种类繁多,来源也不同,必须严格把控质量才能验收入库,入库时也要做好台账,验收好品种,数量及规格。其次就是物资材料的招标,从招标准备、发出招标公告、组织资格审查、编制和发出招标文件等到开标、评标、定标。 师傅告诉我物资设备成本是工程成本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如何控制物资成本意义重大。在师傅的带领下,我开始慢慢接触现场验收工作,面对材料进场,严格把控质量是第一步也是最重要的一步,这关乎整个项目的利益。 从最开始的什么都不懂,到清楚明白每一个环节的工作和流程,使我得到很大提升。师傅在职业生涯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他们不仅是技术传授者,更是经验与智慧传递者。 “展望未来,我深知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但我坚信在师傅的教诲和影响下,我一定能够勇往直前,不断攀登新的高峰。我会继续努力,不辜负师傅的期望,为土木工程事业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师傅的恩情如同山高水长,难以言表。我将时刻铭记师傅恩情,将这份感激之情转化为前进动力,不断追求卓越,为公司事业添砖加瓦。“师徒情”让王浩洋感受颇深。 “师带徒”开枝散叶,提升公司人才培养新境界,水电公司优秀的文化传承绵绵不断的在青年员工身上继承光大,有力地夯实人才培养的原生动力。成为施工生产一线的主流企业文化,为市政集团高质量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扎根基层 因材施教 导师严格带教,因地制宜施教,水电公司的导师带教工作,在抓落实、促成效方面,完善培养计划,根据徒弟的特点和需求,不断完善培养计划,提高培养效果。拓展培训渠道,积极拓宽外部培训资源,为徒弟提供更多学习机会。加强团队协作,通过组织更多团队活动,提高团队凝聚力和协作能力。 公司涌现出一批具有丰富经验的导师,他们在一线躬耕指导,倾囊相授精湛技艺与工匠精神,为师徒间搭建起技艺与精神的桥梁。徒弟们在导师的引领下,在职业道路上培养了敬畏与责任之心,技能飞跃,素养升华,成为公司高质量发展的不竭动力。 “师带徒”成果显著,徒弟成才质量高,导师们不遗余力地“传帮带”,工作上帮助徒弟,生活上关心徒弟,极大地鼓舞了青年员工在施工一线拼搏的斗志。在促进徒弟知识水平与实践经验有机结合方面,导师注重将岗位技能培训延伸到施工生产过程之中,将“课堂”设在施工现场,充分利用丰富的施工一线的有利场合,采取灵活多样的培训方法,开展培训内容在岗位上查找,标准化操作在岗位上进行,培训效果在岗位上体现的“三在岗”培训。 将培训课堂设在桥梁架设、桩基施工、混凝土浇筑、模板支撑、水稳铺设等工作面,施工现场成为学习技能的小课堂,“讲解有事物,分析有对比,落实有效果”,把理论渗透到生产实际当中,切实提高了徒弟的操作技能。 师傅王盼在工地上展现出精湛技艺,让徒弟马金烁深感敬佩。无论是对复杂建筑结构的理解,还是细致入微的施工操作,他总能游刃有余地处理,这种专业精神成为徒弟学习的榜样。 在我初入行业,对许多事情都感到陌生和迷茫时,师傅也总是耐心地一一解答,不厌其烦地示范指导。他这种无私奉献和悉心教导,让我感受到温暖和力量,也极大促进我的成长。 师傅对待工作的态度极为严谨,施工的每一个环节,都力求完美,不容许丝毫马虎。这种工作态度深深感染了我,让我明白“工匠精神”的真正含义。 除了工作上的指导,师傅在生活中也给予我诸多关怀。询问工作之外的生活情况,这种亦师亦友的关系让我在陌生的环境感受到家的温暖。师傅不仅是技术上的高手,更是人品上的楷模。他的正直、善良、勤奋和责任感,都在潜移默化中激励着我们这些工地小白不断前行,努力成为一个像师傅一样优秀的人。这是马金烁对师傅的深深感悟。 这种共同成长的过程充满喜悦和成就感,更有榜样力量的激励,这种情谊将成为师徒职业生涯中的宝贵财富。 对标先进 激发潜能 实时掌握导师带徒工作开展情况,调研工作常态化,通过座谈、调查问卷等方式,与项目青年员工交流座谈,对他们的工作学习生活情况进行深入了解与调研分析。让好传统得以流长,让好方法、好技术得以秉承,让好作风、好理念得以发扬,整体提升公司导师带教水平。 总体呈现上下一盘棋,优势资源利用更充分,与施工生产结合更紧密,师徒攻关劲更足,成果含金量更高的特点,使对标先进有目标,落实工作有引领。严师出高徒,有了一支综合素质高、业绩突出的导师队伍,带出的徒弟在各自的岗位上能够尽展风采。为公司提供工程技术、物资管理、试验检测等专业的人才队伍。 建立健全人才培育机制,重视青年员工在岗培训,通过市政集团、水电公司合力组织开展的两级培训,构建“上下同步”的员工培训体系,持续提高青年员工整体专业素质。 人才充分赋能,为公司高质新质发展“加码”。积极组织一级建造师、BIM师等各类培训学习,按照总体架构统筹规划安排培训项目班次,实现“技术、经营管理岗位员工至少接受一次培训,安全管理岗位至少接受三次非常需要的培训”的目标,分类优化培训项目,持续增强培训项目的针对性、实效性。 党团共建 凝心聚力 项目党团组织在凝聚青年员工方面,从人文关怀出发, 以提高凝聚力为抓手,经常谈心谈话,组织各类文娱活动,密切关心青年员工的工作学习生活情况,及时解决他们在工作学习生活上的问题,确保青年员工思想稳定,保持积极向上的工作进取心。 用匠心守望初心,水电公司导师带徒工作覆盖广,公司上下精干力量都参与进来,形成互帮互带的良好风气;仪式强,通过发放聘书、拜师敬茶等仪式增强了师徒的认同感;措施实,各项工作要求明确,措施务实,“实”的要求落实到位;效果好,水电公司为青年员工提供一个能够尽展个人才华的平台。 厚植“师带徒”文化,薪火相传“向未来”。公司人文环境的稳健提升,激发了青年员工干事创业的信心和决心,为公司战略目标的实施奠定人才基础。 |
||||
[打印页面] [关闭窗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