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碑店水毁修复项目冬季施工的“小妙招” |
||||
|
||||
高碑店市排沥河道水毁修复项目位于河北省高碑店市,进入冬季后,最低气温可达到零下10度。项目剩余施工主要为水工混凝土结构物和桥涵结构物的施工,为按期完工如期履约,项目部积极采取多项冬期施工措施。 前场控制 保温措施 项目将前场商品混凝土拌合站纳入冬期施工质保体系中,派驻专职人员驻场,对拌合站采取的冬期施工措施进行监督并实时监测混凝土状态,商品混凝土改用冬施配比,掺入零下15度防冻剂,混凝土拌合采用烧制的热水,拌合楼内设置电暖器,保证拌合楼内的温度在10度以上,混凝土运输车外包棉质车衣,在混凝土运输过程中对混凝土进行保温,减少热量散失。 经实测,距离拌合站最远的结构物混凝土入模温度可达到15度以上,满足规范入模温度不低于5度的要求。 后场保证 创新养护 项目通过以往施工经验及相关规范得知,仅仅依靠掺入防冻剂负温养护,可降低混凝土冰点,保证在负温下液态水的存在,可以使得混凝土正常凝结硬化,但仅仅采用负温养护混凝土28天的强度仅能达到设计强度的百分之50,在项目即将开展各项验收的情况下,这显然是不合适的。 为此项目研究决定,采用综合蓄热法及加热法进行养护,混凝土外露表面采用塑料膜保水,棉被保温,塑料布防风三层覆盖,木模板延缓拆模时间,对混凝土进行蓄热养护,防止混凝土水热的散失,保证水化进程和强度增长,对于暗涵等箱型结构,顶面覆盖的同时,采用加热设备在箱室内加温,保证温度持续在5度以上。 后勤保障 成效明显 项目部成立冬期施工保障小组,由项目总工担任组长,各职能部门,七个工区的管理人员以及各施工队伍的管理人员共同对冬期施工提供有效保障,施工中对大气温度,混凝土出机、入模温度,养护温度进行监测和检查。 项目通过开展质量培训明确冬期施工不达标的危害,传达混凝土的水化反应机制与蓄热养护原理,进一步加强各级人员对冬期施工的重视程度,现场施工管理人员对蓄热覆盖措施和加热措施进行检查,对于不达标的部位立即采取整改,召开冬施质量专题会对问题进行分析并采取改进措施。 检测跟踪 全面排查 项目试验室对混凝土结构强度采用回弹仪进行检测,根据回弹数据并结合试块7天标养强度,推定各强度标号混凝土7天、14天、28天龄期混凝土应该达到的强度值,根据回弹结果及时发现强度增长速率异常的施工部位,及时反馈。项目部根据反馈结果及时针对性地采取加强措施并由试验室加强监测频率,直至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要求。 经过项目全员的共同努力,高碑店水毁修复项目冬施措施取得显著成效。不仅确保了工程质量,还大大提高施工效率,为项目顺利推进提供有力保障。 |
||||
[打印页面] [关闭窗口] |